铅笔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铅笔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揭秘上海钢贸里的周宁帮发迹衰落史-【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20 11:06:51 阅读: 来源:铅笔厂家

上海钢贸福建帮

周宁县,宁德的一个山区县,人口仅20多万,却有5万多人在上海从事钢材贸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福建涌入上海的创业大军,把持了40多家大型钢材市场,建筑钢材交易额上千亿,约占上海建筑钢材市场总批发额的70%、零售额的80%。周宁人常常不自觉地重复着那句话,世界钢材看中国,中国钢材看华东,华东钢材看周宁。

初到上海

周宁县地处闽东北山区,那里地势陡峭,几乎没有平地,既不靠海,也不靠近福建省任何一条通往省外或省内主要城市之间的交通路线。虽然可以靠山吃山,但商品外运的条件并不理想,因此长期以来,周宁都是福建山高、土薄、县小、经济落后的县份。

为了谋生,很多周宁人都开始到外地寻求打工或者做生意的机会,当地人把这些外出的人叫做“出门人”。当时,在上海的周宁企业还只有十几家,经商人员不过80人,主要经营上下水管道等小店面。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更多的福建人来到上海。1990年至2000年,仅周宁县就有30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达到了2万多人,他们很多都是通过亲戚和老乡之间的推荐来到上海的,所经营的企业也就大多是与钢材贸易有关。

周华瑞“逸仙模式”带动

第一钢市原为上海逸仙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是周宁人建立的第一个钢材市场,对于周宁人的钢贸生意来说,是最具标志性的一个市场。

统一仓储、统一运输,谈业务、签合同、供货可以一步到位,这种新颖的“现货交易”模式,填补了当时上海钢材交易“票据式”的空白,集中销售还形成了资源上的互补,周宁人由此打开上海的钢贸市场。第一钢市现有800多家商户入驻,今年市场交易额达到665亿左右,综合交易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作为第一钢市的“掌门人”,“带头大哥”周华瑞在周宁人中有很高的威望。一个钢贸商这样对媒体说。“如果没有周华瑞,周宁人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周华瑞就像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在他的钢市里,批量出了几千个大小老板。”一个钢贸商这样对媒体说。

与周华瑞一样,郑维雄、周伦滔、郑克用、肖志成、周培建等人的名字不管是在周宁县或是在上海的周宁老乡中都是耳熟能详,他们都是首批闯荡上海滩的周宁人,正是他们的艰苦创业,打通了周宁人到上海的通途。

“逸仙模式”依托地区便捷的交通物流条件和钢铁生产企业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受到客户的欢迎。

周宁钢贸商圈迅速壮大

亚洲金融危机突然爆发,钢贸企业许多单打独斗的浙商应声倒闭,而周宁人再次抓住了机会。危机使周宁人意识到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生存。周华瑞的钢市模式在危机中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各环节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一时间生意十分兴旺。

钢市模式将一部分周宁人从零售商变成了批发商,这些批发商又变成了很好的支持周宁人创业的后台。有了钢市,一个毫无积蓄的年轻人,从亲戚朋友那借用几万块钱就能在市场里有一个摊位,再从市场抵押一批钢材自己找到买家循环往复,不用多久就能独立支撑起一个不小的门店。钢市把周宁人从事钢贸的门槛降到最低。周宁钢贸商圈借此迅速壮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周宁商帮”在上海站稳脚跟后,又开始向江浙一带扩张。如今,单单江苏地区就有100多家钢材市场陆续开设,大多数也是周宁人投资。而除了从事钢材贸易,一些周宁人也开始向钢材深加工、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拓展。“老乡们亲帮亲、邻帮邻互相做生意,这也就有了互补性。”肖家守说。

为什么是周宁人

多位上海钢材市场的业内人士分析,周宁人之所以可以在上海钢贸圈占有如此巨大的份额,除了肯吃苦、敢拼敢闯之外,更重要的是当地人比较团结,喜欢“互帮互助”。由于钢贸行业属于大宗商品交易,需要的资金量之大可想而知,如果依靠散兵游勇式的经营,就很难做强做大,而周宁人喜欢依靠裙带关系发展,一旦资金不够就可以找到老乡先垫付。

一位非福建籍的钢材贸易商就透露,周宁籍的钢贸商之间经常会“串货”,也就是如果有人找到客户但没资金买货,就可先拿“空头支票”到老乡那里提货,等客户付钱后再让老乡去收钱。“这种现象在福建人中间很常见,但在浙江或者其他钢贸商之间就很难形成如此紧密的纽带,个体之间相对比较独立。”上述钢贸商告诉记者。

而随着部分周宁钢贸商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雄厚的钢贸商也就如肖家守一样开设了各种钢材市场,并组建了一些担保公司,为缺乏资金的老乡钢贸企业提供担保以获得贷款,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缺乏资金的钢贸商的融资渠道。

根据周宁上海商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周宁在沪企业数已达一万多家,比2008年增加了1000多家;担保公司也由2009年初的26家增加到现在的32家。此外,“周宁商帮”在上海创建的钢材市场已经达到近50个。

数以万计的周宁人,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纽带,形成一个独特的创业群体,并产生了滚动传带效应,一人富带一家,一家富带一族,一族富带一村。在抱团发展中,融资是非常关键的。周宁人极力维护着资金链的安全,“一旦在资金方面有困难,其他人都会帮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外地人很难挤进周宁人的钢材市场,“上海钢材”,基本上成了“周宁人”的代名词。

如今,周宁上海商会的会员数,在各地驻上海商会中也是最多的。每逢春节,一些在上海做生意的钢贸老板们就纷纷开车回家过年,据一位周宁钢贸商回忆,有一年春节,周宁县就先后涌进了 2000 多辆私家车,由于道路狭小,一些乡镇紧急开放当地的学校操场用来充当临时停车场,“小车闹春”当时也成了山城周宁的一道独特风景。

一张周宁县身份证,可以从银行贷出500万

当周宁人的钢贸生意在上海已经渐具气候时,资金,束缚住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彼时,上海的银行和担保公司都看到了和周宁人做生意的机会,但是出于对风险的预估,都不敢率先出手。周华瑞提出了“五户联保”的方式,五家钢贸公司结成小组,一户贷款,其他四户共同担保。这种“一家出事、其他帮补”方式博得了银行的信任,此后十多年来,这一互保模式不断助推周宁钢贸企业发展壮大。

2009年四万亿财政计划出台后,资金密集型的钢贸企业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对象。其中,由于沪上钢贸商主要来自福建周宁,企业间又相互联保,周宁人成为银行追逐对象,只要一张周宁县的身份证,就可以从银行贷出至少500万。

因为互保模式下“一家出事、其他帮补”的信用捆绑,以及周宁人的抱团意识,此前十多年中“周宁帮”一直在金融机构中保持着良好的行业形象。而为了维护周宁人的口碑,一旦有会员出了问题,周宁商会就会将坏账摊派下去,集体解决,帮助落难的企业填平资金漏洞。“我们周宁人在银行那里,没有一分钱坏账。”周宁上海商会前会长周培建曾经如此说道。

2012年上海钢贸危机爆发

2012年2月,江苏无锡的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于春节前夕合家潜逃,媒体报导称,李国清欠下了约4亿元的银行欠款和从商户贷款中抽走的保证金。李国清的跑路,成了钢贸行业债务危机的序曲,随后不断有媒体曝出钢贸商捐款跑路、甚至因无力还款而自杀。

银行开始对钢贸业收紧贷款,周宁商人所欠的银行债务,其影响已经难以挽回,周宁钢贸商人在银行的信誉度被大大折损,银行开始加速收贷,甚至对钢贸企业停放贷款。银行所做出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姿态,令周宁人无法接受也无法承受。

周宁人曾经是银行业公认的优质资源,钢贸老板及其家属、亲戚,甚至员工很容易获得一张额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信用卡。“银行加大债务清收后,有的钢贸商被迫刷信用卡来还债。银行贷款窟窿暂时堵上了,却陷入了信用卡债务陷阱。他们并不知道信用卡恶意透支是要被判刑的。”周宁商会内部人士称,坦言周宁钢贸商因为信用卡被通缉、拘留的人数达到数百人。

近两年钢铁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钢企大范围亏损,钢材价格大跌,令下游钢贸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于是曾经“一家出事、其他帮补”的互保模式,变成了“一损俱损”的大杀器,周宁钢贸商面临着集体坏账危机

。2014年初,有“钢贸大王”之称的上海松江钢材城董事长肖家守,被曝名下4.66亿元股权资产遭到查封。而福建周宁籍钢贸圈“带头大哥”、联保互保融资模式的首创者周华瑞,也面临着遭遇20多起官司。两位钢贸大佬深陷债务危机,无疑将2012年以来的钢贸危机推向了新的高峰,互保模式也收到了彻底性的冲击。

(综合来自福建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网易新闻)

责任编辑:郑莉莉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拟在建项目网

四川省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