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铅笔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海都18周年特别策划聚焦城建泉州城市最可爱的一群人[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20 15:28:32 阅读: 来源:铅笔厂家

海都18周年特别策划:聚焦城建

泉州城市 最可爱的一群人

闽南网9月29日讯 “退休后,我仍乐意发挥余热为泉州城市管理做点事情。”原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理主任孙增福,退休后组建市容市貌观察团,与泉州市考评中心人员,组成前后脚的搭档,梳理着这座城市的一丝一发。

孙增福

那一年

退休后组建市容市貌观察团

看到近年来,泉州城市愈发美丽,孙增福愈发喜爱。过去的近四年时间,这位原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理主任,与他的市容市貌观察团团员们,跟着泉州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人员,足迹几乎踏遍了泉州的大街小巷,深入社区农村、海边小镇。

前一天,考评人员刚给社区、街道、流域或是村庄卫生考评打分;第二天,市容市貌观察团,就对市民反映的市容市貌问题以及市考评中心日常考评发现的难点问题,现场查找原因、帮忙协调、督促整改。此外,他们也会深入中心城区乃至全市其他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共同督促、指导城市市容市貌更好地打理。

有人说,他们是城市里一群最可爱的人:市考评中心是一群年少气盛的年轻人,而市容市貌观察团则是一群甘愿发挥余热的退休老干部。

结缘市容市貌观察团,那是2011年的一天,在泉州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办公室,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王天祥拜访了孙增福,邀请他担任泉州市市容市貌观察团团长一职。时常关心泉州城市管理的他,愉快应允了。

而这一天,距离泉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成立不到一年。泉州市考评中心2010年9月成立,以日常考评为主,市容市貌观察团、媒体和市民参与督促为补充,形成市区两级互动衔接的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体系。海都报一直以来深入与市考评中心合作,监督和曝光环境卫生问题,推动整改进步,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虽然整座城市发展迅速,基础设施较完善,但市民文明程度不高,城市整体卫生水平较差”,孙增福说,他在市人大时便关注并视察泉州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卫生,“退休后,我仍乐意发挥余热为泉州城市管理做点事情”。

市容市貌观察团团员哪来?孙增福拿出泉州离退休干部花名册,一一打电话邀请。令他感动和欣慰的是,绝大多数的受邀者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如今,泉州市容市貌观察团有成员15人,主要是由离退休的政府干部、专家、政协委员以及市人大代表组成。

相关链接

2011年3月9日,本报联合泉州市考评中心开办“美丽城市我是大考官”栏目,栏目延续至今,通过定期和该中心走访、巡查考评项目,曝光脏乱差,表扬整洁美,和市民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

2011年3月9日报道

与此同时,本报还和该中心针对热点话题,先后推出“卫生死角或空地变绿地”、“考评哪个小区 请你来点题”、“建设美好泉州 打响破损整治战役”、征集“井长”行动、给环卫工人一个“爱心休息站”、保卫碧海银滩等特别策划,为泉州城市建设和管理出谋献策,共同推进城市进步。

那个人

市民出行遇污水 他四处奔波

让孙增福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的夏天,观察团在巡查时发现,丰泽泉秀街道华丰社区附近,由于周边楼盘建设挖地基时将排污管道挖断,导致下水管道堵塞,周边污水横流问题严重,臭气熏天。附近居民只能踩着垫砖出行,怨声载道。

了解情况后,孙增福带着团员立即将该情况汇报给分管城建的李建辉副市长。李建辉得知后,立马召集相关部门现场进行查看,当场会诊问题,要求丰泽区在三天内拿出解决方案。后来,这个问题在观察团介入后一个月内得到解决,还周边市民一个干净的出行环境。

近几年,泉州全国卫生城市复检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孙增福心里清楚,这里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全力建设和群众的全程参与,也与泉州已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考评机制分不开。他说,考评中心是根据整个城市发展而设立的,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考评中心从2010年刚成立时的4个考评组,发展到如今18个组,考评范围除常规的城区环境卫生考评外,如今连美丽乡村、跨境流域、海漂垃圾也一并纳入。

而考评中心的人,也让孙增福对90后另眼相看。“都是一群大学生,他们分工明确、责任心很强,不管严寒酷暑,都在泉州各个角落走街串巷,很了不起!”四年来,由于观察团需要依托该考评中心开展工作,孙增福与这群年轻的考评人有了较深的接触,在他眼里,“年轻人很怕吃苦,以享乐为先”的想法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份情

喜爱第二故乡的老人

祖籍山东的孙增福,自称在泉州已呆了近半个世纪,目睹了泉州城市的变迁。尤其是近几年,他明显感受到泉州愈发惹人喜爱。

尤其是参与市容市貌观察团后,他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城市的卫生环境变美了,市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类似随地吐痰、扔垃圾、路面破损等现象逐渐少了。更重要的是,泉州提供市民多项参与渠道,一通电话一个缺失的井盖立马有响应,所有这些令更多市民主动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中,也令他渐渐地恋上了这座千年古城。

因为喜爱这里,他也在乎别人对泉州的评价。这不,前段时间,他的家乡10名干部来泉州挂职,他特意了解对方对泉州的印象。得到“泉州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建设漂亮”的评价,他心里美滋滋的。(海都记者 曾小琴 田米 见习记者 柳小玲 文/图)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海都18周年特别策划:聚焦城建

泉州城市 最可爱的一群人

“北渠关系到泉州市区所有人的吃水问题,我早就想开炮了,但都没找到机会,而且人微言轻。看到你们挑头说这个事情,我马上就打电话,要求参加!”海都观察员林里楠,在2010年本报“荡清北渠”行动中积极出谋献策。

林里楠

那一年

守护生命渠 海都发起大合唱

说起林里楠,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尤其是街坊邻居都知道,“就是那个经常上报纸的”!今年59岁的他,对于这座城市充满热心。“每个生活在泉州的人,都希望这个城市变得更美好,海都报发起各种活动,为每一个愿意参与、愿意出力的市民,提供最好的平台,一起守护这座城!”

他把自己有参与的报道结集成册,整整有三大本,出现名字的地方,用颜色笔画出来,整个系列一篇都不会落下,“这是城市变迁的记录,因为有海都报”。

2010年11月29日报道

他还收藏了各种证书,其中最为珍视的称号是“北渠观察员”。他拿出一本荣誉证书,“林里楠同志:您在‘荡清北渠’行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特发此证,以资鼓励。”落款是海都报和北渠管理处。

林里楠说,当时他也没想到,最后会引起市长的重视,各个部门也都参与进来了,“现在护栏、隔离带、摄像头等都有了,全天候、全方位保护饮用水,我认为,保护北渠,海都报有大功劳!”

因为承担着市区两大水厂的供水任务,北渠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渠”,但沿途的生活、工业、餐饮等污水排入,一度让它成了一条“生病渠”。海都报推出的“荡清北渠”系列报道,从2010年11月29日开篇,到2011年1月10日首批北渠观察员、义务监督员吹响集结号,42天发出42篇重磅报道,此后持续跟踪综合整治的进度和动态,发起了守护生命渠的大合唱。

在开篇报道推出后,2010年12月1日,时任市长的李建国在本报报道上作出批示,25日还到现场调研。当年12月30日,北渠整治方案九大任务正式明晰,形成文件下发,并确定列入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9708万元,还北渠一渠清水。

那个人

成了海都铁粉 开启观察城市之旅

“我这辈子两回入海,一次是入伍当兵当海军,一次是成为海都观察员。”林里楠拍着厚厚的三大本剪报,一脸的自豪:他经常会接到各种电话,请他谈一谈对城市管理和建设的看法,这最早就源于“海都观察员”的影响力。

到了约定的采访时间,林里楠到小区门口等着,手里拿着三份海都报,除了自己家里订的,还给同一个楼梯的邻居捎上。这样的习惯,大概从1998年就开始了,当时他负责单位文宣,“第一次看到海都报,感觉很不一样,很多原来不会成为新闻的,都登在报纸上了,有家长里短,更有各种监督报道。”他除了自己订报,还发动邻居、朋友订报。

因为经常看海都报,他慢慢熟悉了什么样的新闻受欢迎,因此经常报料、登上报纸。“作为市民,希望能为城市做点公共的事,但很难有好的平台。”荡清北渠行动让他接触到一个概念“观察员”:个人没有执法权,但可以通过媒体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提意见和建议,积极当好“耳目”,反映给海都报这个“喉舌”,让政府的“大脑”指挥采取行动。

在这样理念的支持下,近几年来,每逢本报推出重磅策划,或联合政府部门征集民意,肯定少不了这个“海都铁粉”的身影。“你看,我可是持证上岗的哦!”他几乎保留了所有资料,北渠观察员、市民文明劝导队、卫生考评中心督导员、西湖公园建设座谈会、市区车站规划座谈会、清源山票价座谈会、公交票价六方会谈、城市井盖安全治理等。

“海都记者敬业,行动快,我更愿意跟你们合作,当好你们的耳目!”在林里楠看来,一座城市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市民的参与。

那份情

十八年如一日的心里话

采访林里楠,需要做更多的功课,因为对一些城市管理的大事件,他不仅是参加活动的人,还是长期关注坚持下来的人。

“我为什么十八年如一日关注你们、向你们报料、参加你们的活动?因为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普通市民的建议,能通过你们爆发出巨大的力量!”结缘海都的点点滴滴,林里楠如数家珍,他一再提到“北渠观察员”。

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关注北渠,“可惜人微言轻,没想到通过海都的报道,我和像我一样的热心市民的建言,能让市长听到!”

“要在公共的事情上发言,我从来不抱私心,没有私人的利益在里面。”他说,这种正义很微小,但汇聚在一起,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海都报作为市民报,“海纳百川”听取民意,这是最好的“吸粉”方式,也能为泉州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海都记者 徐锡思 吕波 文/图)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事发安溪县城君悦华庭二期12号楼,

记者昨晚联系小区物业公司和开发商未果,业主已报警

昨晚,家住安溪县城君悦华庭小区的张先生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反映,他居住的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地面出现塌陷,数小时内地面就沉降20厘米,数百名业主担心楼房出问题,不敢入睡。

业主打着手电照明,塌陷的地面底下是空心的

昨晚10时许,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的地面塌陷,现场拉起警戒线。业主们聚集在楼下,不敢上楼睡觉。业主张先生告诉记者,昨天下午5时许,他就发现地面塌陷,当时地面沉降了10厘米左右,不少路过的电动车因为地面突然塌陷摔倒在地。到昨晚10时许,地面沉降了20多厘米。

张先生告诉记者,发现地面塌陷后,他和其他业主把地面挖开,发现地面底下是空心的。该小区2013年10月才交房,这么快就出现地面塌陷,让人很不放心。大家赶紧联系物业公司前来处理,物业公司表示要向开发商报告,并定于18日上午与业主协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解决。

昨天晚上,记者尝试联系该小区的物业公司和开发商,均未果。目前业主已经向当地派出所报警。(记者 林书修 昨晚11时安溪君悦华庭小区报道)

海都公益+尿毒症女孩最后100公里

生命凋零 爱会永恒

闽南网12月17日讯 昨日下午4点半,泉州宏福园冷风刺骨,24岁尿毒症女孩阿春的遗体火化了。

64岁的老爸尤书章呆呆地望天,不远处的火化房上空升起灰色的烟。还有40分钟,他就可以再将女儿捧在手心了。可这一次,已不能像女儿小时候那样,把她举得高高地逗她笑了。他手中提着装有爱心款的塑料袋子,感激和悲伤交织着。

前天上午,阿春在从永春来泉州做尿毒症透析的班车上,突然晕倒离世。老父亲不知道,女儿出门那一刻其实就是他和她的最后一面(详见《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

4年来,为了治疗女儿的尿毒症,务农一辈子的他借了十多万元外债。女儿阿春也早早辍学,挑起家庭重担,带病打工赚钱,离世前夜还在服装厂加班到深夜。坚强如她,没有抱怨,患病4年竟未曾向工厂同事、儿时伙伴提及分毫。

故事经海都报及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微信公众号报道后,读者们被阿春的坚强孝顺、尤书章的不离不弃感动,主动送去了爱心款,已累计达23.7万余元。

昨晚,尤书章启程回永春老家,希望这一趟回程,比他来的时候要暖些。

在阿春即将火化前,老尤坚持给女儿送去梳子,说“我姑娘爱美”

老爸:等一下!把梳子一起烧了,我姑娘爱美

昨天一大早,阿春的养父尤书章,让家里人把女儿的衣服、包包,还有她经常当枕头抱着睡的熊娃娃,交代班车带到泉州来,陪伴女儿一起走。熊娃娃有一米多高。工作人员说太大了,塞不进棺材。老尤急了,他的哭腔几乎说不清话,“女儿每晚把它当枕头,没它睡不了”,他抓起娃娃,执意跟进停放遗体的房间,将娃娃放进去。

即将推入火化,老尤突然想到什么,在袋子里翻找着。“等一下!等一下!”他冲工作人员喊,“还有一把梳子”。他佝偻着背冲过去,将梳子放在棺材上面。“我家姑娘昨天特地交代我的,要把梳子带上,她爱美。”尤书章看女儿最后一眼,慢慢转身,抹了抹顺着皱纹流下的泪。

1600多元的爱心款用于付丧葬费,宏福园还为老尤减免了710元丧葬费。老伯是农村低保户,还可凭发票到永春县民政部门申请补助。

闺蜜:你一副乐观模样,让我想流泪

好不容易找到阿春的小学同班同学,她或许是阿春生前最亲密的伙伴了。透过她,我们得以多了解阿春。

“她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人,是一个暖姐,”尤少苹和阿春同住一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少苹记得,她遇到课业难题,总拿到阿春课桌上请教她。有时,她扭头冲阿春招招手,甚至眨眨眼,阿春就会走过来。“靠近她,感觉很温暖,”少苹说,阿春有耐心,喜欢帮助别人。有时,谁偷懒不愿做值日,她还主动搭把手。“我说她傻,她笑笑,眼睛弯成两道月牙。”

刚升初一,阿春连着两天没来上课,尤少苹知道阿春家条件差,以为是她父母不让她读书,放学后跑到阿春家。阿春正乐呵呵地帮母亲做饭,小小身子只高出灶台半头。阿春告诉她,她不想继续上学了,父母身体差,她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没过多久,阿春去了晋江打工。俩人仍一直联系着。

尤少苹记得,阿春刚去上班时,在工厂不顺心,偶尔会打电话给她。“阿春从不在电话里诉苦,总挑遇到的新鲜事跟我说”。少苹了解她,阿春很节俭,如果不是遇到事情,阿春很少打电话,俩人短信沟通更频繁。阿春患病的消息,少苹还是从同村人口中知道的,她问阿春,“她一副乐观模样,让我想流泪。”

阿春节俭,每次阿春回村里看望父母,俩人会一起逛街,阿春有中意的,就多看两眼。出事前夜,阿春加班,只吃泡面当晚餐。为了省钱,她常买袋装的。“我劝她吃点有营养的,她却说,外头一个快餐得10多块,够她回永春的车钱了。”阿春工作后,省下的钱都给家里买年货。

俩人上次见面时,阿春跟少苹说起,母亲嫁到永春20多年,从没回娘家看过一眼外婆,她知道母亲心里非常想念。她只担心自己身子撑不到明年,想尽快带母亲回娘家。她给自己和妈妈买了身新衣,只为让外婆见到漂漂亮亮的女儿和外孙女。前天,记者在阿春家里看到两个包装袋,里面装着一件绿色韩版风衣和一套裙子。快递刚到,还没来得及拆开。

阿春遗体昨日火化,有爱的读者一天汇聚23.7万爱心款,替她尽点孝,抚慰她挚爱的养父母

孩子,让老爸最后看你一眼

老板:你一直默默无闻,同事都说你勤快

阿春出事后,服装加工厂老板郑金财说,有朋友打电话问他,直到经主管核实,他才确定阿春就是他厂里员工。“她一直默默无闻,同事说她挺勤快的,”郑金财说,工友们从朋友圈看到报道,自发为阿春捐款。工友王荣(化名),大家从不知道阿春家里这么困难,她平时总一副乐呵样子。工友印象中,阿春经常请假。郑金财听管理人员说,一个多月前,阿春来工厂应聘时,主动提出一周要请两天假。主管对阿春第一印象不错,欣然同意。昨天中午,郑金财带着捐款和阿春一个多月工资来到宏福园,送这位素未谋面的员工最后一程,“工友们不宽裕,但却是沉甸甸的心意”。

上一页1234下一页显示全文

闽南网12月18日讯 12月15日8点到今天早上8点,72小时里,我们的生活或许并没多大变化。天气变冷了,茶水凉得快了,衣服添厚了,夜里被子捂得更紧了。

可这72小时,永春蓬壶镇魁园村的尤书章,却经历人生中最难熬的痛楚,和最暖心的关怀。

72小时前,他那患有尿毒症的养女阿春,在来泉州做透析的途中晕倒离世。随后,阿春对抗疾病的坚强、对家庭亲人之爱的故事,牵动读者,截至昨晚,爱心款已近30万(详见《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永春病逝尿毒症女孩昨火化 养父坚持烧梳子因女儿爱美》)。

昨晚,尤老伯让侄子王文裕向记者转达他的想法。他希望大家不要再汇钱给他了,“我的债务已经够还了,还完债,我和老伴会留下一点养老,剩下的爱心款,我愿意转捐给更有需要的人们”。

昨晚7点,送走了亲戚,尤书章攥着红塑料袋,还了第一笔债6000元

15日9:00

失孤之初 他每一分钟都心力交瘁

一年52周,每周透析两次,连续4年下来,阿春和生命赛跑了8万多公里。老尤知道,这孩子疲惫了。

失孤之初60小时里,父亲尤书章每一分都像打仗,寝食难安、心力交瘁。

出事当天上午9点多,尤书章坐上开往泉州的大巴,一路既害怕女儿没了,又心存一丝希望。

中午11点多,尤书章在泉州江滨路口下车时,鲤城临江派出所民警已在那里等着,他们没有把噩耗马上告诉他,而是带他到派出所,说了好多安慰的话,才告诉他女孩没了。

“那我女儿呢?在哪里?”尤书章的心沉了下去,带着哭腔。

此后的30小时内,尤书章都没见到女儿。阿春已躺在殡仪馆的冷库里,毫无知觉了。那天中午,民警递给老人一盒饭,可他吃不下。嚼着嚼着,饭粒就掉出来,鼻子一阵酸。

有好心人给他捐款,尤书章一直点点头说“感谢”,可失去至亲之痛,令他难以喘息。

12月15日晚上,尤书章在泉州亲戚家过夜,一夜难合眼,白胡茬一夜间长长了,和刀刻一般的皱纹相掩映。他心里只想着,能再看阿春一眼。

16日16:00

最后一眼 亲人们纷纷拉住他

直到16日下午4点多,尤书章才得以见女儿最后一次。阿春被从冷库里推出,被推向火化间。尤书章看了一眼,女儿被一个蓝色塑料袋套着,侧着脸,头发乱糟糟。若非亲人们拉住了,他差点就扑到女儿身上。火化的40分钟里,尤书章脸上的皱纹一次次被泪水打湿。

骨灰盒就那么一点点大。尤书章小心翼翼捧过的一刻,仿佛觉得时光倒流了。闪回到24年前——一个寒冷冬雨的日子里,他和妻子邓桂招,也是带着伞和雨衣,兴高采烈地到邻村,去抱养才5天大的阿春。

一家三口的时光,总是快乐的。每年芒种时节,阿春没人照看,正值壮年的尤书章,挑起扁担,一个篮子放镰刀锄头,一个篮子放阿春。秋收时,尤书章肩上的扁担没变,只是阿春的另一边,换成了稻谷。

前天晚上7点多,尤书章处理完女儿后事后,带着爱心款和8个亲戚,坐车回永春老家。他坐在后排,一路沉默。灯影一幢幢闪过,关于女儿的点滴犹如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闪过。

阿春一年年长大,上学了,打工了,恋爱了。每次他问爸妈老了怎么办,阿春都会说“不怕,我养你们”。

无忧的天伦之乐,直到2011年出现断点:阿春查出患有尿毒症。此后,尤书章四处寻医问药,挨家借钱,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哪怕拼了老骨头也要保住女儿的命。

坐一旁的侄子说些宽慰的话,“伯,别难受,妹妹是解脱了”。

小车开进魁园村已是晚上9点半。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老伴邓桂招见丈夫回来,又哭得死去活来。乡邻们络绎不绝,挤满这间破旧的小土房,把安慰的话分成无数份,一次次说给尤书章和邓桂招。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杭州牙的根管治疗

上面四门牙都坏到牙龈了。两个牙龈上还

假体手术隆胸部